【鸟尽弓藏是成语吗】“鸟尽弓藏”是一个常见的中文表达,常用于形容在事情成功之后,原本使用的工具或手段被抛弃或不再使用。那么,“鸟尽弓藏”到底是不是一个成语呢?下面将从多个角度进行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答案。
一、
“鸟尽弓藏”这个词来源于古代的典故,最早出自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:“蜚鸟尽,良弓藏;狡兔死,走狗烹。”这句话的意思是:当飞鸟被捕尽后,好的弓就被收起来了;当狡猾的兔子被猎杀后,猎狗就被烹食了。这用来比喻在功成名就之后,曾经帮助自己达成目标的人或工具被抛弃或遭到清算。
从语言学角度来看,“鸟尽弓藏”具备成语的几个基本特征:
- 结构固定:四个字,结构稳定,不可随意拆分。
- 意义完整:整体表达一个完整的含义,具有象征性。
- 来源明确:有明确的历史出处和文化背景。
- 广泛使用:在现代汉语中经常被使用,具有一定的通用性。
因此,综合来看,“鸟尽弓藏”可以被视为一个成语,虽然它在某些词典中可能未被单独列出,但在实际使用中已被广泛接受为成语。
二、表格对比分析
项目 | 内容 |
是否为成语 | 是(广义上) |
出处 | 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 |
字数 | 四个字 |
结构 | 主谓结构(鸟尽 + 弓藏) |
用法 | 多用于比喻功成后抛弃工具或人 |
是否常见 | 高(现代汉语中常用) |
是否有固定搭配 | 一般不与其他词搭配,独立使用 |
是否有引申义 | 有(比喻功成身退、卸磨杀驴等) |
是否为书面语 | 是(多用于文章、演讲、评论等正式场合) |
三、结语
综上所述,“鸟尽弓藏”不仅是一个具有历史渊源的表达,而且在现代汉语中也广泛使用,具备成语的基本特征。尽管它在一些权威词典中可能未被单独收录,但从语言实践和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,它完全可以被视作一个成语。了解它的来源和含义,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交流中更准确地运用这一表达。